2011年3月5日

影劇三村

小東路往大灣方向,過了永康榮民醫院,左手邊看見白色「光復社區」的牌樓,「影劇三邨」的題字讓人好奇,依周邊擺地攤賣舊貨的老伯伯、老奶奶判斷,這門進得就該是眷村。進了牌樓,果然是拆了一大片的眷村,瓦礫、鐵絲網和「不拆」的矮小房舍。沿著綠色鐵絲網,小路引我到「永康鄉影劇三村建國光復社區活動中心」,碎瓦礫地上唯一存在的老建築,故事就從這裡開始。
鐵門深鎖的活動中心,高掛著飄揚的國旗,旗面挺新,顯見是有人持續維護中,我從側門往裡面走,一位著西裝的外省伯伯正在打掃,向他道過早安後,便好奇的問這個村名的由來,伯伯操著濃厚鄉音告訴我,他是最了解這個村子的人,還招呼我到會長辦公室坐著聊,伯伯名叫左錫新。

左伯伯告訴我,影劇三村是由蔣宋美齡發起,向影劇圈募捐款項而建,因此以「影劇」兩字命名,全台灣共設有影劇一村到影劇七村。影劇三村1956年建,1957年完工並成立自治會,左伯伯擔任過兩屆自治會會長,這裡原地屬台南縣永康鄉網寮村,與四分子相鄰,初期建有500戶(1-500號),居民大多數是陸軍,1962年又增建82戶,外加臨近列管的16戶,共計598戶。眷戶分成7.3坪和5.3坪兩種規格,村子裡除了曾住有最高官階將軍四位、中將三位和少將一位,還有多戶是留給戰死沙場的國軍遺眷,村子也因此曾被稱為「寡婦村」。隨著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(1996)的政策實施,影劇三村已經原地改建,眾人要不就搬進國宅裡,或者折讓遷出,僅剩立在瓦礫和雜草堆中的活動中心,以後大家熟悉的將是影三華廈、影三新城。

左錫新
左錫新(1928-),江蘇鹽城縣人,22歲離開大陸來到台灣,在影劇三村擔任過第八任(1971-1982)及第十任的自治會會長(1984-2009眷村拆除),也曾做過30多年的永康鄉鄉民代表、爭取眷村小孩跨區寄讀、成立永仁國中,並且協助眷村多次得到績優表揚現在83歲了,仍然耳聰目明,對這片鄉土的歷史瞭若指掌。

「眷村需要留下紀錄。」左伯伯說。他把影劇三村居民的資料做非常完善的整裡與保存,包括從戰時軍人所用的大皮箱、依門牌號分類的住戶資料、歷年來公部門往來的書信、訪談紀錄、得獎紀錄、眷戶資料卡、眷村平面圖等,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,是左伯伯的「情書」彙整。

左伯伯當年20歲,與村裡的小姑娘相戀,因為戰亂,小姑娘擔心左伯伯從軍後會有變卦,於是兩人下跪發重誓:「你不變、我不變」。無奈左伯伯被迫從軍後輾轉來到台灣,自此兩岸相隔三十幾年,誓言難抵現實,彼此婚嫁。直到民國75年開放大陸探親,左伯伯回到大陸,找到別離時的小姑娘,開始有書信往來。左伯伯將老嬤嬤過去幾年寄來的書信線裝成冊,高高一大落。老嬤嬤的字跡十分娟秀,信裡盡是關心與祝福,第一封信怯怯的尊稱左伯伯「綉君」,直到後來喚「親愛的老爺」,左伯伯笑盈盈的與我翻看並唸著字句裡的記掛。「上一回的採訪,我沒給看,因為這是隱私。」伯伯說。

左伯伯用心經營並摯愛這塊居住了超過60年的鄉土,縱使已經搬進國宅,自治會已經不存在,左伯伯仍舊每天到會長辦公室--一個時光隧道的出入口。未來,如果這裡能成為文物館,會算是影劇三村最完美的句點吧。

致謝:真心感謝偶遇卻知無不言的左錫新伯伯。生於亂世,造就了他堅忍的性格,我聽到的是一段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故事,深深令我感動,將它寫下來並視為一段珍貴的口述歷史,謝謝左伯伯的用心,讓影劇三村豐富的歷史資料得以被保留。

延伸閱讀:
楊昇展:南瀛眷村誌。台南縣政府出版品,2009。
眷戀—陸軍眷村。國防部編印,2007。


民國78年立的牌樓,光復社區影劇三邨

永康鄉影劇三村建國光復社區活動中心

原地屬網寮村,後來與四分子劃做復興村,後來區域的人口數增加,再被劃分成建國與光復兩村,最近的身分是永康區光復里辦公室


左錫新伯伯和設在活動中心的自治會長辦公室

影劇三村598戶的配置圖,藍線區域是1962年增建的82戶,左側「附1-16號」是自稱成功新村(未被軍方承認)的眷村,後來也併入影劇三村

正在詳加說明的左伯伯,我則努力憑空想像
眷戶資料卡,格子裡是每戶居住者的相片和基本資料,有些戶甚至留下印章,右側統計:自住、出租、頂讓、戶空的戶數

左伯伯最引以為傲的眷村得獎獎牌

左伯伯家的門牌,右邊是第一代的門牌式樣


從活動中心望出去,嶄新的影三國宅,影劇三村已經成為歷史

曾經是鄰村的四分子


1 則留言:

蛋黃鬆餅 提到...

左伯伯...一個從小叫到大的稱呼...看到左伯伯身體硬朗如昔,實感欣慰!多謝版主!讓我們這些異鄉遊子能重溫故鄉風情~